鄉村教育創新的重要意義 CPE中國幼教展
2022 年 6 月 11 日-12日,由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教育局與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鄉村教育振興高峰論壇暨第四屆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共同體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共設置五個線下會場,分別位于浙江省縉云縣、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河南省濮陽縣、山東省曲阜市、湖南省平江縣及沅陵縣,線上線下,五地聯動,為鄉村教育工作者營造了豐富的交流空間。
本文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在論壇上的主題發言。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上午好,非常高興又見面了,雖然是在線上。這次會議是延遲了將近一年,本來準備去年這個時候在縉云召開的,這一年來整個中國教育內部、外部的環境和形勢又發生了非常深刻的重大的變化,就是震驚全國的“雙減”政策和肆虐全國的疫情,都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后果我們要慢慢地觀察。這顯示中國的教育仍然在巨變之中。實際上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問題,在普及教育之后,中國教育究竟向何處去?我們把它稱之為中國教育的下一步。各地也做了很多的探索來解答這個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農村教育的處境是特別重要也有一些尷尬的,也就是說農村教育向何處去?農村教育還有重要性嗎?等等。究竟什么是適合農村的教育?農村學校還有沒有前途?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回答的。我們在縉云縣開這么一個會,就是因為縉云縣的教育創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案例、一個很好的典范。研究院這些年一直以農村小規模學校作為認識教育、改善教育的抓手。去年我們還走訪了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很多學校,也了解到中國農村教育的復雜性、多樣性。我們看到在東部和西部很多地方農村學生仍然在大量地流向城市,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數量在減少。我們也看到在貴州的畢節、四川的涼山那邊的學生并沒有減少,他們說我們在為中國貢獻人口紅利。
不光是小規模學校在減少,鄉鎮的中心學校也在不斷地變小。我們也看到中國教育的豐富性、復雜性、多樣性。我們的教育應該因地制宜,從自己的現實出發來規劃和改善。同時,社會發展需求的多樣性、人才培養的多樣性,恰恰是我們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前提和信心。
我們經常說學校應當成為鄉村文明的中心,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文明和人力的支持。這并不是一句抽象空洞的話。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保留并辦好必要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因為農村小規模學校不僅僅是實現教育公平托底的需要,由于它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便于開展“有根”的教育、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學,從前瞻性的視角來看,“小班小校”是適合農村和城市學校的一種未來學校的形態。它超越了農村扶貧的概念,具有前瞻性的價值。當然這需要案例,需要典范,我想縉云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典范。
多樣化的社會需求、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是辦好農村教育的基礎,也是建設好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基礎。縉云有一個特殊的案例,縉云地方戲劇的復興——由于農村學校的積貧積弱,需要引進鄉土文化資源改善學校教育,他們通過民間各種方式把婺劇引進學校,深刻展示了農村的教育和社會文化發展之間的互相支撐的關系。所以當我們今天說“以學生為本,以鄉土為根”的時候是基于一種教育理念:扎根才能生長,當下就是未來,在地化就是國際化。熱愛家鄉才能熱愛祖國,熱愛生活,走向未來。
縉云模式的創新性,其實超越了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改善。而且盡管它發生在中國東部的農村,但是它的一些做法也超越了地域的價值,具有更大的普適意義,這也是我們重視縉云模式的原因。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建設,利用政策的傾斜,經費的支持,組建小規模學校發展共同體,探索新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之路,讓孩子就近上學,共享有質量的教育。
在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之外,可以看到還有一些具體的經驗是值得總結和學習的。
第一,培養鄉村教育家是改善農村學校的治本之道。這在縉云縣非常突出,不拘一格地培養青年教師是基礎,從學科帶頭人、專業教師中選拔一批有鄉村情懷、有教育理想的青年教師擔任校長,打破統一化的定勢,使得鄉村學校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我們去年在縉云參觀的時候深刻感受到這一點,那村的校長非常具有活力和熱情,而且也有辦法來改善學校。縉云打破常規選派優秀的音體美教師擔任校長的做法,是可圈可點、是有創意的,值得我們深入認識和評價。我們充分意識到青年教師在鄉村教育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縉云帶了一個好頭。
第二,以學生為本,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養育+教育”。尤其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這個問題特別現實,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作為低齡的農村孩子,學校給予的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分數、考試和作業,而是安全感,溫暖的環境,吃飽飯,有朋友,沒有欺凌,沒有恐懼,是一個安全的、文明的、溫暖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在留守兒童、流動兒童比較多的農村學校,學校的養育功能十分重要。這在全國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廣元的范家小學提出了“班家文化”的概念,要使班級成為留守兒童第二個家。這都貼近了教育的本意: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學習。它也接近了教育另外一個核心概念:師生關系就是教育質量。不難想象,一個學生熱愛老師熱愛學校,他的學習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第三,鄉土文化資源進入學校。今年,2022年中共中央文件提出,要“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學校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我覺得同樣也應該成為農村學校教育創新的要求和機制,為農民而興,為農民而建,自下而上,農民參與。
縉云縣是打開校門,實行開放辦學,重新建立學校與鄉村已經疏離的關系。引進民間戲曲、音樂、非遺項目、建筑、農業等多種鄉土文化資源,激活和改善鄉村學校,促進了學校和鄉村的融合,實踐著“教育即生活”,“村莊即學校”的理想。縉云章村小學有一個“芳華”項目,的確感人至深。這些老人是鄉村的歷史,是與下一代血脈相連的教育的載體,把老人的認知關懷納入到兒童的教育中。我們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趙宏智,在甘肅磑子壩建立的鄉村小學,把留守老人也納入了工作視野,打造了一所“全方位服務型”的村小。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他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
第四,改善教育評價:平衡教育的兩種功能。縉云提出“從孩子真實生活出發”的建設思路,改變應試模式下的教育評價。不再把知識和技能學習作為唯一的評價,而是使學生成為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終身學習者。事實上,我們知道在學校里始終存在著兩種性質的學習,一個是從教科書出發的書本知識的學習,所謂學科知識。另外一個,就是人在學校環境中的自我發展和成長。所以教育評價的核心就是要平衡知識學習和人的社會化這兩個過程、這兩種教育功能。
在微觀的層面,是對學生的學業成就的評價。我們參觀縉云學校的時候有一所學校很有意思,他們提出了一個說法“60分萬歲”,意思是你達到60分就達標了,你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達到90分100分,這個概念如果仔細琢磨是極有深意的。我們知道著名的數學家陳省身就說過“不要考100分”,一個正常的孩子考80、90分是常態,如果為了考100分,他要犧牲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和個人生活。而這僅僅是一個分數而已!楊振寧的說法是“發現偏好,培養偏好,發展偏好。”所以我們在臺灣地區訪問的時候,老師說他們的目標是“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就是看這個孩子有沒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
宏觀層面的評價是教育促進社會和社區發展的評價。學校教育的目標要從達到一定標準的考試成績,轉變為“對學生及其社區的經濟和社會福祉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除了達標之外還有一個成長的目標,用“達標+成長”來取代單純的學業成就。
因此,我們要重新思考農村教育的目標。面向大多數兒童,鄉村的義務教育并不是要培養少數能夠跳龍門的錦鯉,而是要點燃、喚醒、提升每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國家重視職業教育和勞動教育,就是為了人們提供各盡所能、做最好自己的成才之道。
而且,我們堅信一個陽光自信、具有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的農村孩子,照樣可以擁有自己的幸福人生。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或者幸福,越來越受制于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非認知能力對未來社會成功的重要性遠遠大于認知能力,這就是社會情感能力培養的價值,是面向未來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我就講這些。未來的鄉村學校應該是本地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者,是鄉村文化的中心,鄉村振興的引擎,還應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改革的探索者、試驗田。廣泛天地大有可為!
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好的教育在鄉村生根!謝謝大家。
· END ·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CPE中國幼教展是國家級行業協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主辦的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托幼教商貿平臺,集“論壇研討+精準對接+趨勢引領+跨界融合”四位一體,是引領托幼教產品趨勢、傳播先進理念,推動托幼教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國際托幼教行業交流平臺。展會現場還將舉辦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大會,邀請百位專家學者分享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科學方法,探索新模式、尋求新突破。
關于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
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在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務的跨地區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
以上報道來源:轉自微信公眾號“教育思想網”(ID:eduthought),作者楊東平,由CPE中國幼教展組委會整理編輯。 CPE中國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