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游戲滿天星”感受實踐復雜美CPE中國幼教展
文|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王芳
人們大都喜歡繁星點點的夜空,因為數量眾多、亮度和大小不同的星星構成了獨特的畫面,讓觀者領略到無限的自然之美。倘若將每個優秀幼兒園、教師的游戲研究與此種意境做一下類比,也完全成立,因為都在努力地發出自己的光芒,彰顯著各自的魅力。
在和幼兒園長期接觸的過程中,作為高校研究者的我一直在思考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理論和實踐怎么結合?理論是脫離具體情境的普遍性知識,實踐則存在于復雜的生態環境中,兩者盡管從較長的發展歷史來看是相互轉化和相互依托的,但在微觀的某個時間點上,要做到有機結合確實存有許多困難。比如,許多幼兒園老師曾很糾結地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這個時候介入孩子的游戲合適嗎?會不會限制孩子的自主發展?”當我告訴他,要根據介入時的情境、介入的目的以及介入后孩子的反應等來做綜合判斷時,他們又經常表現得很苦惱,因為現有書籍、教材中關注游戲實踐的不多,而一些專注游戲實踐的又多是具體描述,沒有告訴他們如何去做綜合判斷。“我們一線教師喜歡看游戲案例,因為有具體的情節和過程。但現在許多游戲案例缺少專業研究者的過程指導和點評,想弄明白好在哪里、借鑒什么有時并不容易。”
對幼兒園教師諸如此類游戲實踐困惑和需求的關注,激發我確定并實施了一個名為“游戲滿天星”的研究計劃。我走進更多的幼兒園(最終目標是100所),和他們一起研究游戲案例。最樸素的打算是:一方面,挖掘幼兒園游戲研究的閃光之處,展現新時期幼兒園游戲改革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以游戲案例為切入點進行“微觀建構”,尋求理論介入游戲實踐、發揮實踐指導作用的有效途徑。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思路,為計劃的持續進行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和幼兒園逐步探索出“做”“研”“寫” “用”四位一體的游戲案例研發模式。
"做”
預設和生成相結合,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去觀察、參與和指導幼兒的游戲。高校研究者主要提供理論指引,幫助把握游戲進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游戲指導需不需要預設”。我和幼兒園達成“預設”的共識花費了很長時間,其間有多次爭論。因為大家認為,游戲是自主的,要跟隨幼兒的興趣,教師不能提前“預設”,否則就變成了“游戲兒童”和“假游戲”。“預設”是教育目的性的一種體現,它也有不同的程度,有的預設是具體行為目標和詳細步驟,有的則強調一般目標和大致步驟,以接納幼兒的可能表現。我們強調采用后一種“預設”,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意大利瑞吉歐教育者認為,如果教師有1000個假設,那么他就容易接受來自孩子的第1001個或第2000個不同的反應。只有當教師設想過足夠多的可能性時,才更容易接受未知,對新的想法更加開放。這些假設實際上就是一種寬泛意義上的“預設”。還有事實證明,高水平的游戲不會自發出現。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令人興奮”的時刻,實際上離不開教師的深思熟慮和計劃。另外,“假游戲”固然要反對,但是,不能因為要倡導“真游戲”就把“真游戲”當作“好游戲”,反對教師對游戲的任何干預,把“真游戲”神圣化……游戲的“真”“假”是事實判斷,游戲的“好”“壞”是價值判斷。參與合作研究的大部分幼兒園教師接受了這種觀念,即要提高幼兒游戲的質量,促進他們更高水平的發展,自己就要提前做好一般的、有彈性的“預設”,但也有教師仍然心存疑慮。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一種觀念和想法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研”
高校研究者和幼兒園多角度、多次對話,解釋、分析案例,挖掘其中的價值和創新點。基于視頻“回歸現場”的討論是最受歡迎的。當遇到意見不同的游戲“點”和“面”時,指導游戲的教師會講述游戲故事,還原游戲進行時的情境,澄清討論者的困惑。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幼兒園教師理論準備不足和長期沉浸于游戲現場,常常失去發現的敏感性,而高校研究者的“第三視角”恰恰能起到彌補作用。
“寫”
有重點地記錄案例發生的整個過程。對于尋常時刻,要學會解讀其背后的意義;對于“哇”時刻,要突出特殊價值。這個階段遇到的困難也是非常大的,因為許多幼兒園教師覺得,只有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才是“真實”的,倘若有所取舍、側重便是失去了“客觀性”。在這一點上,有著名學者早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說,“記錄的內容不是完全客觀的,而是帶有主觀性 的”,因為,“即使是通過攝像機攝下來的信息,也仍然不能排除主觀因素的存在,因為攝像機的鏡頭指向哪里已經是記錄者的一種選擇”。其實,幼兒園教師在寫游戲案例的背景、過程和反思時,都是主觀的,尤其是關于細節的描寫。為什么選擇這個細節而不是另外一個細節,本身就是一個明確的主觀選擇,所以,許多教師堅持的“絕對客觀”是不存在的。在游戲真實發生的基礎上,必須要有重點地來記錄。另外,有研究者認為,“觀察得來的資料本身并不具有太大意義,必須透過對被觀察者行為的推論才顯得出其意義來”“記錄 的價值不體現于展示,而體現于意義的生成”“記錄為的是使人能做解釋性理解,為的是能提出新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好的游戲案例實際上就是一個反映幼兒創造性發展和幼兒園教師游戲指導智慧的報告,用來推動更多幼兒園游戲的深入發展。
在“寫”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專注于描述游戲事實,高校研究者則借助點評(包括過程點評和總評)對記錄下來的信息進行意義的建構和解釋。兩者又是密切合作的,因為選擇記錄哪些內容、關鍵環節,或者如何解釋意義,都要經過雙方的對話才能真正確定下來。
“用”
“用”:幼兒園將寫好的游戲案例作為園本培訓內容,開展全員研討,有機借鑒其中的游戲指導策略,感受游戲指導智慧,促進每位教師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同時,借助公眾號、區市經驗交流、接待外來參觀等機會進行推廣,和同行進行互動,以更好地發揮游戲案例的作用。
“游戲滿天星”計劃是有效的。它給高校研究者和幼兒園提供了一個敞開、審視、理解彼此的機會。當幼兒園不斷發現自己的游戲創新點的時候,他們變得愈發自信,進而能夠針對一些“流行”發出自己的聲音,做出合乎園本的改造。在普通幼兒園里,這種生長力雖然還處于萌芽狀態,但是已經顯示出較強的潛力。高校研究者也充滿了成就感,因為所學理論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而且與幼兒園接觸越深,越能感受到實踐的“復雜美”,體會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內在魅力。
感謝《學前教育》提供給我們發表、對話的平臺。在接下來的幾期中,我們會呈現幾個有意義的案例,借助這些案例,我們試圖在微觀層面上回答兩個問題:(1)幼兒園的游戲促進了孩子的哪些發展?(2)游戲發揮作用的機制是什么?教師的哪些行為促動了這些機制發揮作用?需要說明的是,版面所限,只能呈現關鍵情節和最后的總評。
本文是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項目“學前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和案例庫建設”(SDYAL19050)、“學前教育課程與教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CPE中國幼教展是國家級行業協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主辦的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托幼教商貿平臺,集“論壇研討+精準對接+趨勢引領+跨界融合”四位一體,是引領托幼教產品趨勢、傳播先進理念,推動托幼教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國際托幼教行業交流平臺。展會現場還將舉辦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大會,邀請百位專家學者分享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科學方法,探索新模式、尋求新突破。
關于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
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在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務的跨地區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
以上報道來源:學前教育雜志社,由CPE中國幼教展組委會整理編輯。 CPE中國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