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芬蘭幼兒園挫折教育 失敗也是創新的一部分
當這個世界越來越迷戀成功學,適時讓孩子主動嘗點小失敗,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區,積極試錯,可以收獲更多可能性。美國、德國、芬蘭幼兒園對孩子進行的挫折教育告訴我們:成功和失敗從不對立,失敗就是創新的一部分。
1.美國幼兒園:側重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
成長型思維關注發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過去比較,是一種發展的、進取的狀態。美國幼兒園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堅信有這種思維的孩子,他們更在意自己從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考試能夠通過。
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
“寶寶真聰明!你是天才!”如果你這樣夸孩子,在美國幼兒園里就會受到老師的制止。
那里的老師會告訴你:這類的夸獎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你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是天生的。孩子聽到后,心里也會想,“因為我聰明,你們才夸我。那我就要一直證明我很聰明,困難的事情不要去嘗試,萬一做不成了,我就不聰明了,自然你們就不會喜歡我了。”
在美國幼兒園,老師特別介意夸贊孩子的“天賦”。他們日常經常會側重過程、側重孩子付出的努力來給予肯定和鼓勵。
3歲的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會花30分鐘的時間,第二次第三次也許會減少到20分鐘,老師就會告訴他:“你看,這次就好多了。慢慢練習,下次你會完成得更好的。”
剛入園的孩子一開始做不好就會發脾氣離開,到后來邊發脾氣邊繼續嘗試,直到有一天她會自己說,“再試一下”,這中間改變的不僅僅是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更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萌芽。
“你只是暫時沒有做好”
一個剛剛入園3個月的孩子正在玩磁力拼搭積木。當她完成一個立體三角形后,想在上面繼續搭,沒想到整個都垮掉了。她頓時大叫了一聲,把積木推開。幾秒鐘以后,她自己對自己說,“啊,等等,我還沒完成呢。”然后轉過頭對老師說,“你能幫我嗎?我們一起想想”。
這個孩子的情緒轉變正好驗證了老師一直以來的觀念灌輸:“你只是暫時做不好這個”“慢慢來,你也可以做好的”。
每個孩子經歷“失敗”后,老師就會先蹲下來,溫柔但堅定地看著孩子的眼睛,非常肯定地對孩子說,“你只是暫時不行,但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然后特別耐心地帶著他,一步一步建議他怎么做,演示給他看怎么粘手工可以粘的又牢又好,怎樣搭積木可以又快又牢固。
這份肯定和鼓勵傳遞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安慰,更是信任,同時也是傳輸給孩子一份轉變視角看問題的能力。
2. 德國幼兒園:給孩子獨自探索機會
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
讓孩子跳出“舒適圈”
“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趨勢。幼兒園室外設有大片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柔軟、平坦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磕了碰了常有發生。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會干涉。
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的。
這里的老師解釋說:“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不包辦,給孩子獨立探究的機會
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他們解釋說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即使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
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言語或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不會強迫他們做什么,也不包攬,因為那樣會抑制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
門口印著小腳印,是示意孩子進屋脫鞋,并按照腳丫印擺好;外出穿連體服,小孩子需要自己趴在地上往里爬,老師只是鼓勵,不會幫忙;最后一個進門/離開的人要記得關門……這些都是日常的不成文的規定。
幼兒園的老師們堅信如果幫孩子們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會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不會主動解決問題,從而缺乏創造性。
3.芬蘭幼兒園:讓孩子明白,意外和挫折很正常
“最有意思的事情往往并不是成功本身,而是在成功路途上的艱辛成長與蛻變。”芬蘭一家幼兒園在發給幼兒家長的一封信中如是說。
而這種從失敗中汲取正能量的訓練,孩子們從讀幼兒園起,就要接受。
幼兒園教孩子“習慣跌倒”
芬蘭的孩子普遍從4、5歲起學習滑雪——這是芬蘭最傳統的運動之一,而他們的第一堂滑雪課,就是練習跌倒。
教授孩子某項運動時,我們總是下意識想知道:要怎么給孩子傳授正確的動作,才能防止他們受傷和跌倒?
但芬蘭人的思維是反過來的,他們希望孩子先搞清楚一點: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芬蘭老師會親身示范:整個人倒在雪地上后,然后一步一步爬起來。接著,一聲令下十幾個孩子就會聽話地倒在地上,四腳朝天。
不僅如此,為了讓跌倒變成更好玩、更自然的事,老師還會跟孩子玩起類似“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扮演小雞的小朋友被捉到時,就要馬上假裝跌倒,然后爬起來……游戲中,大家會輪流跌倒,氣氛特別歡樂。
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跌倒之后如何爬起來的正確姿勢,更學到了對整個人生而言都非常寶貴的一課——人生就像滑雪,充滿意外和挫折,跌倒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來,就好了。
完成“自我評定表”
一張圖上,畫著一輛火車,每個車廂代表一種能力,比如“我會幫助別人”、“我懂得向人求助”“我知道怎么讓自己不生氣”等,孩子做得到,就把火車涂成紅色,要是做不到,就涂成藍色。
其中一個“車廂”,就是“我懂得如何贏”。什么是懂得贏?芬蘭老師下的定義是,不盲目自信或覺得自己樣樣比別人強,知道自己的短處,知道勝利了也不可以驕傲——這就是“懂得贏”。
這種做法在不打擊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同時也教會孩子時刻對成敗懷抱平常心。
結語
孩子的“失敗”就在日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只有讓孩子體驗過失敗經過努力才能成功的經歷,他才能有那份底氣告訴自己:失敗真的沒什么,大不了重新再來,而且我有能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END-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作為國際化托幼教行業商貿優質平臺,CPE中國幼教展定位“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集“新品展示+精準對接+論壇研討+場景體驗”四位于一體,是幼教領域全產業鏈產品展示對接和前沿理論碰撞的最佳平臺。
關于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
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在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務的跨地區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
CPE中國幼教展2021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